“捡废品助学”是大写的师之爱

2017-01-04 10:03:16来源: 本站原创 字体大小: | |

1月1日清晨6点多,四川德阳户外气温不到6℃。在德阳安装技师学院的垃圾回收站,一位骑着三轮车的银发老人准时出现,从杂乱的垃圾堆中分拣出矿泉水瓶、可乐瓶……熟悉的人都知道,这位84岁的老人是德阳安装技师学院的退休老师梁有庆,大家亲切地称呼她“梁妈妈”。多年来,不管刮风下雨,梁妈妈坚持每天分拣垃圾,并将卖废品的钱捐给学生。

抽象而言,资助学生就是一种爱心。不过,这样的资助者是一位退休老师,则又有特别的意义,至少可以解读为老师对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的关心体贴,希望贫困生的学业不因家庭经济原因受影响,从而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,避免输了“人生起跑线”,从而摆脱贫困,改变家庭命运,同时还可以解读为退休教师对教育的深情,希望教育越办越好,学生个个都非常棒,于是尽其所能为脱贫生托起生活的希望。

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。一个年龄高达84的老教师,本来应该是颐养天年的岁月,而梁有庆老教师竟然不畏严寒,不怕酷暑,骑着三轮车捡破烂挣钱,然后分文不留地把挣来的钱捐给贫困学生,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,这是最深层的“师爱”,对于受资助的学生而言,这是莫大的精神鼓舞,再不好好读书,则对不起84岁高龄的退休教师,更不起教师内心那份无私的关爱。

梁老不惧老,在有限的生命里散发光和热,尽其最后一点能力为学生付出,默默无闻为教育,为社会作贡献,这种奉献精神难能可贵,由此可知,在梁老的心中,把教育放在十分崇高的位置,并深知贫困学生只有通过学习知识、增长能力,才能飞出穷山沟,才能获得“新生”,所以,她孜孜以求,尽力释放着最后一点正能量。因此,尽管梁老师没有什么豪言壮语,没有惊天动地的行为,却特别感动人、激励人。

在梁有庆老教师的内心一定有一个“大写”的“师之爱”“教之情”,体现着真正的蜡烛精神——燃烧自己,照亮别人,完全可以用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烛成灰泪始干”来形容梁有庆老师的为人和所作用为。这种毫不利己、专门利人的牺牲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,也能戳到人心最柔软的地方,也具有很强的教化功能,如果社会多一些像梁有庆老师这样的人,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特别精彩和美好。所以,对于梁老师的行为,学校不该“冷漠”,而是将其树为概模,必将成为学生们难得的精神财富。

 

本文出处:http://www.feijiu.net/